• 内蒙古成人高考 辽宁成人高考 黑龙江省成人高考 吉林成人高考
  • 当前位置:主页 > 自考试题 > > 正文

    邓小平理论概论自学考试2020年最新考试资料

    2020/03/13 阅读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下面是邓小平理论概论各章节考点总结,欢迎阅读。

    自学考试邓小平理论

      第五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引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就是“四个现代化”,如果再展开一点,那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就是经济现代化,“民主”就是政治现代化,“文明”就是文化现代化。强调富强、民主、文明三个目标的统一。

      一、章节结构和内容提要:

      本章节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它着重阐明了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战略目标及发展战略的特点。充分论证了邓小平提出的战略重点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说明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与主要措施。

      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介绍了我国建设的三大战略目标以及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主要阐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战略目标、战略步骤。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

      ――阐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五大战略重点。

      第四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

      ――从四点着重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

      点击查看:2018年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考点总结(上)

      二、重难点分析:

      1“三步走”和“新三步走”战略;

      (1)“三步走”的经济建设战略部署

      第一步: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第二步: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05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十五大”的“新三步”规划:

      第一步: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步: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三步:2050年(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发展战略的对策:

      ①、突出重点、优化结构

      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与科技。

      ②、先富与协调发展

      A、大政策——先富是手段;大原则——共富是目的。

      B、西部大开发——确保整体利益,体现民族团结。

      注意:基础建设、生态平衡、产业结构、科教力量、开放力度。

      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台阶式”的发展思想;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关系。

      ④、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走一条“产业——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

      ⑤、可持续发展战略

      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实现战略目标必须完成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

      a从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的增长、突出产值增长速度,转变到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主要目的;

      b从主要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和增加人、财、物的投入,转变到以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综合生产要素生产率为主要手段;

      c从以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投资规模,转变到以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着重于更新、改造和挖潜为主要途径;

      d从经济周期性波动地增长转变到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5.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措施:

      (1)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2)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3)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4)形成有利于实现集约化增长的宏观调控机制。

      6、科学技术对现代经济发展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现代科技已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最重要的变革力量;管理是使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有机结合,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现代科技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科学、技术、管理并称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将更体现出科技的突出地位。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市场、传播和使用。在现代经济中,发展高科技并使其产业化,是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捷径。

      7、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的发展要放眼世界,着眼于未来。

      三、基本概念简释:

      1.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依据制约经济发展各种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一个较长时期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2.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以及产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起最佳的结合状况。

      3.地区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和结合状况。

      4.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就是要求生产要素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使各个地区在国民经济整体活动中,建立起最佳的结合状况,共同协调一致地发展。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6.经济效益:是指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即投入和产出的比率。

      7.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多劳动力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实质就是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

      8.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实质就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9.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10.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引言: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强国之路,改革是人民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又一次革命性,开放是对全世界的开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章节结构和内容提要:

      本章重点回答了什么是改革开放;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怎样改革开放以及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和处理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这几个问题。同时就改革开放提出一切工作都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的判断标准。

      本章共三节:

      第一节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介绍改革的有关内容;

      第二节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介绍对外开放的有关内容;

      第三节坚持“三个有利?的判断标准

      ――介绍“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的提出和坚持。

      重点为第一、二节。

      二、重难点分析:

      1、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

      理论依据:基本矛盾运动结果,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前进的内在要求;

      客观依据:

      a改变旧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造成贫困的现状;

      b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需要。

      2、改革的对象、目的、原则、方法和性质:

      改革的性质——革命性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对象——体制(不是制度);

      目的——扫除阻碍发展生产力的障碍;

      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方法——有导、有序地进行。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是关键。

      4、对外开放的原因依据:

      当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5、开放的格局:

      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是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开放,重点是发达国家)、多层次的(沿海特区——沿海——沿江——沿河——沿边逐步开放)、多渠道和宽领域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世界市场)。

      6、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1)酝饪攀窃谧粤Ω∩系目牛?BR>(2)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需要对外开放;

      (3)二者相辅相成,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7、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三、基本概念简释:

      1.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调整、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一句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

      3.对外开放:是对发展国际分工,国际合作,特别是发展国际关系,外向型经济的简明概括。

      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在坚持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基础上,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资金来发展民族经济。

      5.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扩大对外贸易而设置的,实行优惠政策和采取优惠措施的特殊区域。

      6.全方位:是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坚持对外开放。

      7.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开放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地带的开放;鼓励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开放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振兴;统筹规划,办好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形成全国范围内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8.宽领域:就是指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9.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关系。它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进口和出口都应包括商品、资金、技术、劳务、信息等多方面。

      10.引进先进技术:是指通过技术贸易和国际技术交流活动,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以迅速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素质,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它包括:购买专利权,进口技术设备,聘请专家等。

      11.引进外资:是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客商直接投资等形式,从国外和台、港、澳地区筹措资金,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12.对外承包工程:是指我国对外承包的国外建设工程项目,以服务成果向业主收费的技术服务项目,以及对外承包工程提供成套设备、工程物资等。

      13.对外劳务合作:是指我国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管理人员等,以收取工资及其他费用形式的劳务合作。

      第七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引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建设是国策的第一要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关键是建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一、章节结构和内容提要:

      本章着重论述了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及与此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同时介绍了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本章是对当前经济制度的一个概括,对我们了解我国经济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章共有三节: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而且还深入分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含义、性质和地位,充分说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实施的具体政策,同时说明保证这些具体政策顺利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要阐述了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重点论述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分析并论证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重难点分析: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这是由于:

      (1)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2)公有制经济是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的经济基础。

      (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4)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b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必须长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是发展非共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不足和就业困难两大难题,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直接原因。

      2、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除国有外,要知道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

      (1)市场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界定的,不涉及经济成分的性质,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市场关系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2)市场经济是以不同产权主体的存在为前提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多元产权主体的形成,并能加速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4、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2)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3)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方式和马克思当时的设想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

      (1)按劳分配的主体不是社会。而是企业。

      (2)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为尺度。

      (3)按劳分配不是以“劳动券”形式,而用商品货币形式来表现。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除了按劳分配的收入外,主要还存在其它几种收入分配方式:(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3)经营收入(4)按资分配的收人。

      6、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在分配制度上我们提出并制定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效率和公平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坚持效率优先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必须克服平均主义;必须处理好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在初级阶段,实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承认在一定时期内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是有其经济根据的:(1)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2)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3)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4)这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

      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还要防止两极分化。党的十五大提出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的措施。

      7、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的。这种经济体制曾经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经济联系的广泛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表现在:(1)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3)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4)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

      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

      此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经历了三个转变:

      (1)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2)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3)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根据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的十四大明确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所起的作用:

      (1)是发展现代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2)是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

      (3)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如果大家还有任何疑问,可以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这里或许能找到你所需要的内容。

    推荐阅读